訂閱       取消訂閱       搜尋

鳳梨全果應用-淺談台灣鳳梨食農教育與農業發展

台灣盛產各式水果,以產量、產值及外銷表現來看,「鳳梨」總能名列前茅。近年政府單位也將「食農教育」列為推廣重點,而台灣鳳梨品種獨特優異,且能做到全果應用,將農產經濟價值最大化,可說是獨一無二的農作物,是很有趣的食農教育題材。

一、台灣鳳梨農產發展

台灣於1970年代是鳳梨的全盛時期,光外銷鳳梨罐頭就高達三億美元,此時種植適合加工的鳳梨為主,但因東南亞國家逐漸發展,氣候適合栽種鳳梨,加上地廣、人力成本低,工廠逐步外移後,台灣鳳梨種植與產量大大衰退,後來由農試所改良適合鮮食的品種,才逐漸轉為鮮果內銷,近十年由於種植技術進步品質優良,更有仰賴沿海鄰近國家外銷鮮果。

由於鳳梨種植期長約一年半時間,種下後也無法中途改種,雖是目前台灣主力外銷農產,但避免過度仰賴單一通路,又鮮果存在「保鮮期短」的問題,農民更需要規劃內銷通路與洽談食品加工廠收購,多元銷售才能穩定農作價格、保障收益。

二、鳳梨食農教育重點

食農教育希望能讓民眾沉浸式了解與多元體驗,因此需要了解農業知識、栽種生產與營養健康等面向,下列簡述鳳梨食農教育之主題提供參考:

()鳳梨是外國人-談鳳梨來源與歷史

鳳梨是熱帶水果源自於南美洲,是外來種的果實,主要是1493年哥倫布二次赴美將鳳梨帶回歐洲才有機會再傳至各地,台灣約清朝末年開始栽種至今有300多年歷史。為什麼稱為鳳梨?最初鳳梨是皇家貴族才有機會品味的水果,一稱為王梨、黃梨,據台灣府志紀載:「果皮似波羅蜜而色黃,味甘而微酸,先端具緣葉一簇,形似鳳尾,故名。」

()為何台灣一年四季都有鳳梨-談產季與選果

台灣鳳梨品種歷經80多年研發,除了常見台農18種,亦有台鳳及農民私育種,其因果實成熟度不同,揮發性化合物成分比例變化,而產生不同風味與氣味,造就不同滋味的鳳梨。產季約於3月開始至9月尾聲,台灣最主要栽種的品種就是台農17號金鑽鳳梨,但為何秋冬也有鳳梨呢?其一為農民採分批種植、分區採收,故能有少部份於秋冬採收,另一原因則為品種不同,如台農13號冬蜜鳳梨,即秋冬產也能有甜蜜滋味的鳳梨。鳳梨選果可輕敲果實,敲打為肉聲代表水分比例高,不耐存、甜度高適合直接吃,敲打為鼓聲則反之,但鼓聲果酸甜比適中,極適合外銷。

()鳳梨加工體驗-談鳳梨營養與全果加工應用

鳳梨普遍富含膳食纖維,不同品種的營養素略有差異,如金鑽鳳梨維生素C較高,甜蜜蜜鳳梨含有礦物質鉀與維生素A。吃鳳梨後的「咬舌感」想必是共同經驗,其因含有特殊蛋白水解酶鳳梨酵素,能分解蛋白質,而最富含酵素的部位為鳳梨莖,能做成消化酵素與食品嫩精,不僅如此,研究指出其具有抗發炎之臨床功效,可萃取製成消炎藥、燒燙傷敷藥等。鳳梨果肉除了鮮食,還能製成果乾、果醬、鳳梨酥,果汁能製成飲品、釀酒、釀醋等,果皮可作為飼料、發酵成清潔酵素,鳳梨葉纖維能製成紡織布料、紙漿宣紙、皮革等。


鳳梨果肉、果汁、果皮、莖、葉都能有所發揮,全果應用能提升農作物經濟價值,與農廢棄物再利用的永續精神,更帶給民眾印象深刻的食農體驗。


Disclaimer: 此圖片及內容由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聯會彙集製作,歡迎您在尊重智慧財產權的前提下,以原網頁連結的轉貼方式分享我們的文章與圖片。

關於作者文章一覽

劉學民

行銷企劃部副理

學歷/靜宜大學食品營養系 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