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臺灣學生正面臨四項令人憂心的健康警訊嗎?」
第一、學童肥胖率居亞洲之冠
第二、兒童與青少年的蛀牙率高於全球平均
第三、18歲男性平均身高不增反減
第四、近視比例全球第一
每當在講座中分享這些數據,總能看到台下的家長與長輩們驚訝不已。除了震驚,他們更想知道的是:我們能做什麼?從哪裡開始?答案是從孩子每天吃進去的那一餐開始。
為什麼學校午餐要那麼多天然食物?
這不只是學生心中的疑問,也是許多老師與校廚們的共同困惑。炸物、甜湯、加工品總是特別受學生歡迎,不僅孩子吃得開心、老師少了學生挑食的煩惱,校廚也因食物被吃光而感到欣慰。看似皆大歡喜,何樂而不為?但對孩子而言,那就茲事體大!孩子若營養攝取不足,不僅容易生病、免疫力差,還可能注意力不集中、情緒起伏而影響學習與人際互動。更關鍵的是,一旦因性早熟或是營養不均錯過了人生唯一一次的「生長高峰期」,孩子可能就此錯失長高與發育的重要機會。當我們發現,這不只是「我家孩子」的問題,而是許多孩子共同面臨的健康現況時,臺灣學校午餐革命,其實早已悄悄展開。
(左圖:學校午餐(平日餐)、右圖:學校午餐(特餐))
午餐不只營養,還要美味、吸睛!
在營養師與校廚的努力下,臺灣學校午餐早已跳脫「吃飽就好」的舊框架。菜單設計需符合教育部國教署的營養基準,熱量、蛋白質、蔬菜份量都有明確規範,還會不定期推出高鈣、護眼等主題餐。為了對抗學生的挑食,營養師們絞盡腦汁,設計出兼顧美味與健康的餐點:雞滷飯、韓式拌飯、親子丼、紅燒豬肉麵、元氣米糕…花樣百出。更結合節氣、時事或課程主題設計創意餐,並透過擺盤、美照上傳粉專與家長及大眾分享理念,讓短短的午餐時間,不只是補充能量,更是食育教育的一環。
(圖片說明:營養師配合當日午餐供應之手繪文宣)
(圖片說明:營養師運用AI設計之「聖誕節特餐」投票單,讓學生參與午餐供應)
校廚是無聲的主角,幫助學生午餐美味健康的推手
「每當學校午餐被稱讚好吃,我總會說:這要歸功於我們的校廚團隊!」─學校午餐的革命,除了營養師的專業投入,站在第一線的校廚,也是學校午餐能否成功的關鍵。為了提升校廚能見度與專業成就感,許多非營利組織如大享食育協會、灃食文化教育基金會舉辦「臺灣學校午餐大賽」、「SUPER校廚大賽」等活動,讓默默付出的校廚走向台前、彼此交流。當他們與孩子建立起連結、感受到回饋,煮出來的餐點更具用心與溫度,也讓那一口「吃進去的力量」變得更有深度。
(圖片說明:校廚與營養師一同參加臺灣學校午餐大賽照片
(圖片說明:校廚擔任學校食農課程講師,與學生互動教學照片)
為什麼學校學生需要「午餐專法」?
即便學校午餐的理念與現場努力不斷進步,整體制度卻仍面臨挑戰。校廚工作負荷高、人力配置不足(每250餐僅1人),且寒暑假無薪,使人力持續流失。隨著高齡校廚陸續退休,學校供餐環境恐將更趨困難。此外,學校雖普遍設有護理師,但全臺僅有部分學校配有專任營養師。特別是班級數少或採團膳供餐的學校,學生的營養權益仍難以顧全。目前臺灣尚未設立中央層級的學校午餐專法,使22個縣市在午餐品質、人力配置與餐費標準等出現極大落差,加劇城鄉差距。相較之下,日本、韓國早已將「學校午餐視為教育的一環」,投入法制與資源支持。要守護孩子的成長與未來,我們不能只靠現場努力。唯有透過法制化學校午餐制度,整合跨部會資源,建立監督與永續機制,才能真正翻轉臺灣下一代的健康危機。
(圖片說明:每日用心製作學校午餐的校廚照片)
Disclaimer: 此圖片及內容由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聯會彙集製作,歡迎您在尊重智慧財產權的前提下,以原網頁連結的轉貼方式分享我們的文章與圖片。
Ask a Qu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