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取消訂閱       搜尋

預防兒童性早熟,從飲食開始!

教育部「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計畫」自112年8月1日開始實施,從2023開始,台灣部份縣市國小已經開始供應女童衛生棉,這是因為初經的年紀正慢慢的提早,以前國中少女時期才開始有月經的情況已不常見,相當多比例提早到國小時期,故政府在推動「多元生理用品推動方案」時,也是需要考慮到國小學童。

  教育部「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計畫」自112年8月1日開始實施,從2023開始,台灣部份縣市國小已經開始供應女童衛生棉,這是因為初經的年紀正慢慢的提早,以前國中少女時期才開始有月經的情況已不常見,相當多比例提早到國小時期,故政府在推動「多元生理用品推動方案」時,也是需要考慮到國小學童。一般第二性徵出現的時間,男生為9至14歲、女生為8至13歲之間。若女生在8歲前出現胸部、陰毛或腋毛發育,甚至初經已來潮等性特徵;男生在9歲以前有睪丸變大、陰莖變長、變聲等第二性徵發育者,則稱為「性早熟」。

  「性早熟」最讓家長擔心的地方,就是隨著荷爾蒙濃度增加,骨頭生長板會提早癒合,縮短了孩子整體生長的時間,難以生長至理想身高。通常一般家長會偏重擔心孩子長不高,其實性早熟孩童成年後,還容易罹患肥胖症、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等疾病,甚至在生殖系統方面會有較高的罹癌率。因此,當發現孩子有性早熟的症狀時,應儘快至小兒內分泌科求診治療。


  另外,也可以從飲食與生活習慣來預防性早熟的發生,尤其是避免肥胖;因根據研究發現:肥胖兒童,性早熟發生率與高身體質量指數(BMI)有正向關聯,維持正常的體重不過胖,可以降低性早熟風險。
  1. 避免高糖飲食:女童攝取含糖食物會提高性早熟風險,台北醫學大學和中研院研究團隊研究指出,每天喝超過兩杯(每杯240ml)以上的含糖飲料, 如汽水、調味乳及手搖飲,會增加性早熟風險。
  2. 保持腸道健康:兩項研究指出每日攝取充足的蔬菜水果(3份蔬菜與2份水果)及每日飲用兩杯優酪乳的飲食習慣,皆能有效延後初經發生的時間,降低孩童性早熟可能性。
  3. 維持運動習慣:規律的運動可刺激生長激素分泌,有助於長高,同時可以維持適當的體重。若是從事團體項目運動,還可讓孩子運動過程中,學習與同儕互動協作,在面對賽場上千變萬化的狀況時,練習即刻作出判斷,無論結果運動表現如何,都能增進心理抗壓性;再加上運動後分泌腦內啡所產生的愉悅感,原本就能紓解壓力。以上皆可避免孩子在遇到壓力時,靠依賴吃零食紓解的行為模式,有助維持理想體重。


  若能避免性早熟的到來,就能延遲生長板閉合時間,有助身高發展,特別是女性初經開始的時間,依照快速成長期(3個月成長2公分左右)來計算,初經如果能慢來半年左右,就可以再增高4到5公分的可能性,這除了對外型有助益外,對成年後的健康也大有幫助。相較之下,雖然男童性早熟對身高發育的負面影響,沒有女童性早熟明顯,但同樣不利於成年後的健康。盼大家能讓孩子從小培養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如此孩子將受益終身。


Disclaimer: 此圖片及內容由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聯會彙集製作,歡迎您在尊重智慧財產權的前提下,以原網頁連結的轉貼方式分享我們的文章與圖片。

關於作者文章一覽

陳皡偉

高雄市鳳西國小 營養師

學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口腔生物研究所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