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您的email,有新文章發布我們將會寄給您
請輸入您的email,我們將會取消您的訂閱
體重控制是翹翹板原理,運動越多,身體消耗熱量就越多,但有些人會抱怨:有!我有運動!每天運動!但體重一點也沒下降,為什麼?
減重期的運動也非常關鍵!為了不讓新陳陳代謝率下降,保存肌肉量是必要的。因為在減輕體重的過程,不僅會減到脂肪,其實也會減到肌肉,所以唯有持續運動,才能刺激肌肉新生,維持健康的體組成。
當成功減到的目標體重,進入維持期,運動就變得更重要了,可以說是確保不復胖的重要方法之一,而且運動量還要比原來多,才能繼續維持健康體重不復胖,因體重降低,身體的基礎代謝率也會跟著降,若吃的熱量還是跟減重時期吃的一樣,體重還是會慢慢上升,所以在體重維持期的策略是增加熱量消耗,此時「運動」是主角,「飲食控制」則是配角。根據營養師的經驗,通常減重後有持續運動者,
體重比較容易維持,若沒有持續運動,就容易陷入復胖現象。
減重到底應該怎麼動才對?
如前文所提,建議減重的第一個月主力在「飲食控制」,並搭配「有氧運動」,因為有氧運動主要利用大肌群,從事長時間(約20~30分鐘)、有節奏性的運動,像是慢跑、滑步機、登山機、飛輪單車等,可幫助身體燃燒較多的熱量,同時訓練心肺功能,提升氧氣交換與血液循環量。
進到減重的第二個月,除了「有氧運動」,並可以開始加入「肌力運動」,時間比率上大致是「有氧」:「肌力」=80%:20%,例如慢跑30分鐘後,再加上8~10分鐘的舉啞鈴、舉重等重量阻力訓練,或是間歇型的徒手肌力訓練,像是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等,藉以刺激肌肉的成長。
減重的第三個月如果進入體重維持期,建議可再提高「肌力運動」的時間,和「有氧運動」佔比各為一半,像是30分鐘慢跑,30分鐘重肌訓練。
此外,生活型態的方式也和體重管理息息相關。近年來多數研究發現,生活型態屬於「活躍」(Active)的人,也就是經常自動自發做身體上的活動,像是在家就做家事、可以爬樓梯就不搭電梯、能走路就不坐車、每天不忘散步動一動、放假就到處遊山玩水的人,比起那些平常不太動、偶而想到才做運動的人,在體重管理方面更能維持理想的程度。所以說如果真的找不出時間做運動,改變生活型態成「活躍」的方式,對減重也是會有幫助的。
作者介紹:
汪育珊 營養師
現任 國立彰化特殊教育學校營養師
曾任 彰化基督教醫院營養師、彰化衛生局營養師、桃園建國國小營養師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營養學系畢業
Disclaimer: 此圖片及內容由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聯會彙集製作,歡迎您在尊重智慧財產權的前提下,以原網頁連結的轉貼方式分享我們的文章與圖片。
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係依政府公布之營養師法而設立,本會以聯合全國營養師,協調同業之關係,增進營養專業知能,共謀營養專業發展,促進國民營養,並維護營養師權益及提昇營養師地位為宗旨。
本會於民國84年6月在台北市創立,由章樂綺營養師擔任第一屆理事長,並續任第二屆;李蕙蓉營養師擔任第三、第四屆理事長,金惠民營養師擔任第五、六屆理事長,蔡玲貞營養師擔任第七屆理事長,現任(第八屆)理事長為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營養室主任金美雲。本會設置理事十五人,監事五人、秘書長1人共同綜理業務。
目前(2016年8月)共有14個地方營養師公會,會員人數約3,500人,其中近四分之一會員擁有碩士以上學歷。本會會員執業範圍廣泛,主要可區分為「臨床營養」「團體膳食供應與管理」及「社區營養」三大類,職場範疇包括醫療院所、長照服務機構、營養諮詢機構、學校、衛生機構、團膳供應場所、食品公司及食品工廠等。
營養師在各自領域中根據服務對象的特性與需求提供完整的營養照護(營養評估、營養診斷、營養介入、營養監測與評值)與供膳管理,為大眾的健康把關。
Ask a Qu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