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知名藝人產後復出,短時間就恢復纖瘦身材,讓許多產後瘦不下來的女性羨慕不已。其實,只要吃得均衡營養,一般孕媽咪也可以養胎沒肥肉!針對孕媽咪三個時期的飲食安排,來看看營養師的建議,如何讓準媽媽們可以吃得更營養健康。
懷孕期間需要的營養,其實和未懷孕時差不多,但為了因應胎兒成長需要,六大類食物份量及營養素,在三個懷孕時期各會稍有不同。
懷孕初期首重葉酸、維生素、鐵及碘
懷孕初期,正是寶寶各項器官開始形成的時期,需要的營養素更為齊全,尤其是葉酸與各種維生素。以葉酸為例,是寶寶神經發展的重要營養,可多選用高葉酸的食物,例如:菇類、紅莧菜、藻類、海帶結、空心菜、高麗菜心、芥藍菜和蘆筍。
懷孕初期也需要確保足夠的維生素,尤其是維持正常生理代謝的維生素B群,建議選用全穀雜糧類為主食,並確定六大類食物的份量都有均衡足夠:每天的飲食計畫,包括1~2杯的乳品類、3~4碗的全穀雜糧類、4~5份的豆魚蛋肉類、3份以上的蔬菜類、2份水果類、及2~3湯匙的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依照平日進食的習慣、胃口,盡量平均分配在三正餐中,如有需要再補充點心。
此外,碘為合成甲狀腺素的必需營養素,影響生長發育及代謝,若懷孕期間碘攝取量不足,可能影響寶寶的智商及認知功能發展。富含碘的食物除海藻類外,建議烹調時可選用加碘鹽,但也別為了補充碘而吃的太鹹;至於有甲狀腺疾病問題的媽媽們,可諮詢醫師相關意見。
懷孕中期注意蛋白質與鈣不可缺
懷孕中期胎兒體重快速增加,蛋白質、鈣質不可缺,而蛋白質的來源,以豆、魚、肉、蛋、奶類各項食物為主,豆類中以毛豆、豆腐、豆干是較好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各國針對孕婦在魚類的攝取上,因研究顯示沙魚、旗魚、油魚等大型魚類,屬於海洋食物鏈頂端的魚類,較易含有重金屬物質「甲基汞」,可能危害到腦部發展,因此建議懷孕婦女及六歲以下的幼童,最好不要食用這些大型魚類。
至於鈣質的補充,其實孕期的鈣質需求量與一般同年齡層的成年女性並無不同,但基於國人普遍鈣質攝取不足的狀況下,還是提醒大家注意平時的飲食,多選擇含鈣量較高的天然食物,例如: 牛奶、小方豆干、標示高鈣的綜合榖粉、海帶、芥菜、甘薯葉、青江菜、蒟蒻、石花菜等。
懷孕後期持續補充鐵與鈣
懷孕後期寶寶各器官已經建構完成,開始囤積脂肪、儲備鐵質和鈣質,因此需要大量的鐵來形成血液,同時鈣的攝取量也要增加,才可以補足寶寶的營養所需。懷孕後期,準媽媽必須攝取足夠的鐵質來應付身體所需,此時鐵質的需要量,從懷孕初期的每日15毫克,增加至每日45毫克,因此可建議選用富含鐵質的食材,如 牛肉、鴨血、鵝腿肉、紅豆、紅莧菜等。
懷孕時熱量應該略微增加,懷孕中後期每天增加300大卡即可,例如: 每天可以較平常增加半碗飯、1杯牛奶、1份水果;不過要注意的是,懷孕末期食慾容易大增,若加工品或油炸品不忌口、不節制,很容易讓媽媽寶寶體重都超標,產後更瘦不下來。所以孕期時,一定謹記飲食中多樣均衡安排,就不會掉入孕期變胖太多、產後瘦身困難的陷阱了。
以下提供適合孕期準媽媽的一日菜單(約2000大卡),其實只要多選用健康的烹調方式、注意攝取的份量適宜,除了可以吃足孕期需要的營養素,也不用擔心熱量爆表。
☉孕期準媽媽的一日菜單 範例 (約2000大卡) :
最後提醒各位準媽媽,飲食上若不知該如何開始,一定要諮詢營養師或醫師,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尤其害喜孕吐、食慾不好或無法均衡飲食的時候,可能還是需要進一步適當補充綜合維他命或營養補充品,才能讓寶寶健全發育、媽媽健康雙贏。
Disclaimer: 此圖片及內容由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聯會彙集製作,歡迎您在尊重智慧財產權的前提下,以原網頁連結的轉貼方式分享我們的文章與圖片。
Ask a Qu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