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取消訂閱       搜尋

失智症常見營養問題及飲食改善方式

失智症病人由於認知功能的退化,自我照顧能力將逐漸退步,常導致飲食行為改變。

失智症病人由於認知功能的退化,自我照顧能力將逐漸退步,常導致飲食行為改變。早期可能出現忘記已吃過東西而一直進食,中晚期常無法自行備餐或進食,需要照顧者協助用餐,或是重複要食情形變得更加嚴重,甚至出現將食物含在口中無法吞下等吞嚥問題或是拒絕進食的情況。高齡者也常合併缺牙、假牙配戴不適的咀嚼問題或腸胃消化能力變差。因此,失智症病人常有營養素攝取不均、體重減輕或營養不良的問題,進而造成身體功能持續退化。

l   均衡飲食

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包含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飲食多樣化,以獲得各種營養素,維持身體正常機能。

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每日飲食指南


l   失智症病人常見之飲食問題及改善方式:

1.     咀嚼或吞嚥困難:

(1)      改變食物質地:選擇軟硬程度適中的食物,將食物切碎、打細,拌入湯汁或勾芡,以利進食。目前市面上也有引進日本的介護食品,介護食品是日本介護協會將食品分為「容易咀嚼」、「牙齦壓碎」、「舌頭壓碎」及「不需咀嚼」四個等級,提供不同咀嚼吞嚥功能的銀髮族合適的食物。國內也有廠商研發依質地分級的食品,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舉辦銀髮友善食品(Eatender)評選,可以給予失智症長者不同的飲食選擇。

(2)      放慢餵食速度留意長輩的咀嚼吞嚥狀況,避免嗆咳。餵食後清潔口腔,避免食物殘留。

(3)      避免質地太黏稠的食物:年糕、麻糬、湯圓、糯米製品等。

(4)      避免乾而易碎的食物:餅乾、燒餅、洋芋片、綠豆椪、酥皮點心等。

(5)      避免稀薄的液體或水狀食物:果汁、清湯、牛奶、茶等,必要時可使用食物增稠劑調整稠度,依添加量不同,可由液體變為流體,甚至是半固體狀,以滿足吞嚥困難者的需求。

2.     食慾降低:可能為疾病、藥物或心理因素造成。

(1)      採少量多餐的方式,每天供應5-6餐,以增加進食量。

(2)      選擇高密度之食物:芝麻糊、花生牛奶、濃湯等,若有需要可考慮市售商業營養品補充。


l   如何幫助失智症長者用餐:

1.     建立規律用餐時間,並維持環境的安靜舒適,避免分心,給予足夠進食時間,不批評長者進食或催促用餐。

2.     製作長者熟悉且可接受的口味、口感及飲食型態。

3.     使用簡單的餐具和安全的設施,如:用湯匙代替筷子、有把手的杯子/碗、用餐時使用防滑桌面/餐墊。

4.     提供溫度適中的食物,避免給予溫度過高燙口的食物。

5.     當長者拒絕進食時,先了解原因,勿強迫進食,當情緒穩定再進食。

6.     失智症長者常會忘記自己有否進食,兩餐之間若長者不斷要求進食,可給予少量餅乾或水果等食物,以不影響正餐為原則。


Disclaimer: 此圖片及內容由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聯會彙集製作,歡迎您在尊重智慧財產權的前提下,以原網頁連結的轉貼方式分享我們的文章與圖片。

關於作者文章一覽

林宛儀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 營養師

學歷:臺北醫學大學 保健營養學系